近年来,国内外在该治疗领域又有了一些治疗理念的更新和治疗方法的进步,指南明确提出,帕金森病的运动症状和非运动症状采取全面综合治疗,强调了“早诊断、早治疗”的用药原则。治疗方法和手段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运动疗法、心理疏导及照料护理等。药物治疗为首选,且是整个治疗过程中的主要治疗手段,手术治疗则是药物治疗的一种有效补充。用药原则应该以达到有效改善症状、提高工作能力和生活质量为目标。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可以更好地改善症状,而且会延缓疾病的进展。应坚持“剂量滴定”以避免产生药物的急性副作用,力求实现“尽可能以小剂量达到满意临床效果”的用药原则,避免或降低运动并发症尤其是异动症的发生率。
患者应先采用严格的内科药物治疗,以缓解患者的震颤、僵直等肢体症状。经过多年正规的药物治疗,疗效不满意或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才考虑外科手术疗法。早期治疗建议口服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如泰舒达、森福罗,从小剂量开始,逐步增量;若疗效不佳,可换用或加用左旋多巴制剂如美多巴、息宁。65岁以上患者可以首选口服左旋多巴制剂,剂量从小渐增至合适剂量。帕金森病在中医属“颤证”和“痹症”范畴,中医对帕金森病有其独立的病理病机、辩证分型理论,中药对于症状改善和延缓病情发展有一定作用,相关中药方剂的机制和疗效正在考证与研究中。
帕金森病治疗不仅要缓解表面症状,患者的药物副反应(运动并发症)也要十分重视,开关现象是帕金森病患者长期应用左旋多巴类药物后出现的药效波动现象。左旋多巴类药物早期临床运用效果很好,服用左旋多巴类药物3年~5年后,药物的局限性出现,引起各种运动并发症。除了开关现象,还有常见的剂末现象,药效维持时间越来越短,每次用药后期会出现帕金森病的症状恶化。此外,大多数患者还会出现异动现象,面部肌肉,颈、背和肢体都可出现舞蹈样或简单重复的不自主动作。研究表明有30%至40%的帕金森病患者伴有抑郁症状,这种情绪会影响家人,给家庭生活质量带来巨大影响,应该及时干预治疗。
随着对帕金森病研究的深入,新的药物和技术不断出现,为解除患者痛苦带来了希望。目前,国际上运用脑深部电刺激术(DBS)来治疗服药无效或并发症严重的帕金森病患者,这项手术1987年由一位法国神经外科医生采用并获成功。脑深部电刺激(DBS),俗称脑起搏器,是帕金森病外科治疗领域里程碑式的新技术。通过植入大脑中的细微电极发射电脉冲刺激脑内核团,进而达到控制患者症状的目的,是国际上最先进的神经调控技术之一。这种技术在欧美各国已经相当成熟,许多研究报告证明其疗效显著,手术后大多数患者的服药量可明显减少,且活动能力显著提高。近十年来,该技术在国内的发展也逐渐成熟,其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得到公认,已成为帕金森病的首选外科疗法。据301医院功能神经外科主任凌志培教授介绍,脑起搏器可以明显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动作迟缓、肌肉僵直及震颤症状,减轻药物产生的副作用。帕金森疾病进展到一定程度,药物的疗效明显下降、副作用增加并出现严重异动症状时,应该实施脑起搏器手术。脑起搏器技术已在临床使用超过30年,让14.5万帕金森病患者受益。
4月7日,据广州日报报道,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徐评议教授牵头研发,在全国34家三甲医院率先投入试用的帕金森前驱期预测软件,可提前10年对帕金森前驱期进行可靠预测,这是2016年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的项目之一。目前,这一软件已试用于临床半年以上,对2.3万名患者进行了有效评估,灵敏度达90%以上。患者确诊后若及时干预,发病时间可推迟5~10年。今后,还将对软件进一步简化,达到更实用标准,让普通的高危人群通过网络操作,也可以对自己罹患帕金森病的风险进行自我预测和评估。如果患者在前驱期得到确认,及时进行干预,最终发展到帕金森病的比例会大大下降。
小编推荐:
爱国卫生运动要搞好垃圾减量分类
高铁上不妨“食不言”
84岁钟南山院士:健康饮食和运动
两周不运动,血管功能就下降
中国养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