噩梦可干扰睡眠,反复发作可影响儿童的精神发育
终止噩梦是医学上的一个难题,暂时还没有太好的治疗方法。
夜里偶尔从噩梦中惊醒,是很多人的难忘体验。噩梦的发生一般跟心理创伤、情绪紧张等精神因素有关,而喝酒、服用安眠药等精神活性物质的诱因常常被人忽视。频繁出现噩梦可影响儿童精神发育,影响成人工作和生活,甚至令人上床睡觉时心神不安,害怕进入地狱般的梦境。国内外的医学专家表示,目前对于噩梦还没有太好的治疗方法,受到噩梦困扰的人们可以尝试去除各种诱发噩梦的因素,建立规律的睡眠习惯。
噩梦连连 可能跟你吃的药有关
睡觉时,有时眼球不停地左右摆动,就是所谓的快速眼动睡眠期。一些科学家认为,这时大脑出现很多随机的信号,大脑皮层就试图找到它们的意义,整理、解读、“脑补”成一个故事,就是做梦了。噩梦通常在下半夜的快速眼动睡眠期发生,持续时间不短,梦境内容精细,容易引起恐惧、焦虑、悲伤等情绪,常常令人惊醒,从而避免梦境中的“危险”。醒来之后,噩梦的内容通常难以忘怀,令人难以再次入睡,甚至导致第二天精神萎靡。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脑科医院心理行为科副主任医师王德民表示,噩梦本身并不是一种病,而是睡梦中的焦虑发作,一般很少反复发生。
噩梦可能与难受、焦虑的事情有关,60%的噩梦发生在重大生活事件后,例如生病发烧、亲友去世等。一些心理医生相信,噩梦可帮助人们应对创伤性事件。精神障碍、睡眠不足、作息不规律、飞行时差,甚至睡前吃东西都会诱发噩梦。有些人的噩梦与睡眠呼吸暂停、嗜睡发作等睡眠障碍有关。
噩梦可能是酒精、药物等精神活性物质的副作用。有些医生用抑制快速眼动睡眠期的药物治疗反复发作的噩梦,但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心理学教授加里·温克博士说,抑制快速眼动睡眠期会导致反弹,例如喝醉酒后酒精会抑制大脑做梦,直到血液中的酒精代谢完毕,大脑就出现长时间的快速眼动睡眠,这时做的梦往往是噩梦。一些抗过敏药、抗抑郁药、抗精神病药、晕车药、降压药、治疗溃疡药等都可能诱发噩梦,而苯二氮类镇静安眠药则在停药时诱发噩梦。这些患者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暂停药物,或者更换成其他药物。
在一些噩梦中,人们感觉自己被活埋,呼吸困难,胸口受压。温克表示,这些令人窒息的噩梦通常发生在非快速眼动睡眠期,这时人体的呼吸和心跳都比较缓慢,大脑做梦时将身体的状态和感觉整合起来,从而产生窒息的噩梦。有时,被子裹得太紧产生的刺激就可以诱发这种噩梦。
儿童噩梦:远离媒体中的暴力内容
噩梦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其中少女多于少男,长大成人后噩梦逐渐减少。据美国精神病学会公布的数据,3~6岁的儿童中有多达50%经常做噩梦,而6~12岁的儿童有20%经常做噩梦。还有研究发现,5~10岁是噩梦的高发期,而噩梦往往预示这些孩子日后的健康状况不良,容易出现精神问题。美国临床心理学家、认证睡眠医学专家迈克尔·布列乌斯博士解指出,儿童长期睡不好觉会产生肥胖、心血管疾病、学习障碍、行为问题、精神问题等,这些问题往往会持续到成年。
王德民表示,噩梦可干扰睡眠,反复发作可影响儿童的精神发育,建议家长帮助孩子做游戏放松心情,睡前谈论轻松愉快的话题,可稍微减轻焦虑恐惧。孩子在噩梦中目睹的场面可能非常惊恐,从而发出呼喊,家长应及时唤醒,使其解脱出来,并进行心理安抚,告诉孩子鬼神之类都是虚构,现实中并不存在。一般在再次入睡后,孩子就不会继续做噩梦。
美国西雅图一项研究发现,3~5岁儿童在晚上7时过后看电视、上网和打游戏,或者在任何时候通过各种媒体接触到暴力内容,就容易影响睡眠质量,从而产生噩梦,而且看得越多,问题就越严重。研究人员还发现,动画片中的暴力成分跟真人拍摄的暴力成分的影响相同,说明孩子无法区分真实和虚拟,因此小孩子和大孩子一起看儿童谐趣闹剧也可能被吓到。因此,布列乌斯建议限制孩子接触各种媒体的时间,而不光是看电视的时间,避免接触暴力内容,特别是晚上,最好在睡前至少1小时关掉各种电子产品,帮助孩子放松,卧室也不要放置电视机、游戏机、电脑等。
小编推荐:
每天一瓶啤酒容易得心脏病
每天一瓶啤酒容易得心脏病
每天一瓶啤酒容易得心脏病
每天一瓶啤酒容易得心脏病
中国养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