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宁病房护士正陪住院患者聊天 马偕纪念医院提供
苏文浩医师正在为记者介绍马偕纪念医院安宁病房的隐藏氧气装置 本报记者 冯学知摄
12月3日,一场并不起眼的活动——“2017台北安宁研讨会”,在台北市联合医院仁爱院区落幕。来自世界各地的安宁疗护专家学者共同签署了一份《2017台北宣言》,建议推动居家安宁缓和照护团队直接进入小区,同时鼓励家属积极参与照护,培养末期照护能力。
有敏锐的台媒观察到:全球都将面临越来越严重的老龄化问题,末期病患照顾任务越来越繁重,居家安宁照护显然是未来趋势,经过多年发展,台湾安宁事业已具备向社区发展的条件。
那么,安宁疗护在台湾究竟发展如何?
“有时候,他们更需要吗啡,而不是插管”
位于新北市淡水区的马偕纪念医院淡水分院,是台湾安宁疗护的起点,1990年,台湾第一个安宁病房在此产生。如今,这里是台湾规模最大的安宁中心之一。走进中心大楼,暖色调的装修风格和随处可见的圣诞节挂饰,让这里看起来完全不像是一家医院。采访马偕纪念医院放射肿瘤科主治医师苏文浩时,陆续碰到几位与他热情寒暄的患者。说是患者,其实除了病号服,再没有能判断他们身份的特征。“单从状态看,你能发现他们都已经到了癌症末期了吗?”苏文浩私下感慨道。从1992年开始到放射肿瘤科工作,他见过太多在痛苦中离世的癌症末期患者,直到安宁疗护得到普遍应用。
对于安宁疗护,台湾安宁照顾基金会的网站上有这样一句描述:安宁疗护是由一组医疗专业人员,用完整的症状缓解医疗以及爱心陪伴末期病人走完人生最后一程,并且协助病人及家属面对死亡的各种调适。苏医师进一步解释道,传统医学救治以延长患者生命为目的,但却让患者在巨大痛苦中离世,安宁疗护则旨在帮助末期病人和家属正确面对死亡,让病人舒适、从容、有尊严地走完人生的最后一段路。“末期患者深受病痛折磨,有时候他们更需要吗啡,而不是插管。”苏文浩说道。
医护人员的理念要转变,民众观念的转变更重要。“中国人都讲好死不如赖活着,20多年前你要敢不救,病人家属要告你的。”台湾南投医院放射肿瘤科主任翁益强想起上个世纪90年代初台湾刚起步的安宁疗护,颇觉不易。翁益强说话很用力、语速很快,他自嘲这是跟家属沟通练出来的。“有的时候因为道义或情感问题,家属对是否让病人进入安宁病房存在疑虑甚至分歧,你必须得跟他们说清楚。”他回忆,跟家属最长的一次沟通,花了4个多小时。
据台湾卫生部门统计,自2000年台湾《安宁缓和医疗条例》颁布实施后,癌症患者接受安宁服务的比例逐年平稳增加,从2000年的7%扩大至2015年的55.6%。由排斥到接受再到普及,民众接受程度的逐步提高,苏文浩将其归功于公益组织宣导。
“我的宣导会最年轻的听众是小学生。”除了担任马偕纪念医院放射肿瘤科的主治医师,苏文浩还担任台湾安宁照顾协会的理事长。在工作之余,他花了大量时间组织协会成员深入到各类病友会、学校等场所进行生命教育,担任培训讲师。在各类公益组织的影响下,不少名人政要也作出了正面示范,预立志愿书,台湾安宁疗护的氛围日渐浓厚。
安宁疗护规模越大,社会总体医疗负担越小
随着台湾民众对安宁疗护的接受程度越来越高,安宁疗护并不仅仅局限于安宁病房和癌症末期病人了。从1990年第一间安宁病房诞生,全台目前共有53家安宁病房,总床数共718床;提供安宁居家照顾的机构74家,从事安宁共照(即为没有入住安宁病房的其他科室患者提供安宁疗护照顾的医护模式)的医疗机构72家。据苏文浩介绍,马偕纪念医院安宁病房只有25张病床,但去年有700多人接受安宁照顾,其中绝大部分通过安宁共照的形式。
小编推荐:
升级情绪力,做自己人生“大女主
快乐有七个秘诀
静脉曲张拖延不治 小心诱发静脉
七成孕妇有牙龈出血 不治疗危害
中国养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