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健康养生网 > 养生百科 > 养生常识 > 如何看待市场化高端养老 “夹心层老人”怎么办?(2)

如何看待市场化高端养老 “夹心层老人”怎么办?(2)

发表日期:2018-01-25 10:00 | 来源 :未知 | 点击数: 次 收听:

  唐卫毅

  ●提醒

  构建多层次养老模式

  在商言商,民营资本要从高端养老项目上实现利润最大化,原本做“平价”的养老机构也向高端转型。事实上养老机构豪华化不仅北京有,别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只是价格因地而异。今天养老机构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民政部门的公立养老院,另一类是民间资本投资的市场化养老机构,豪华型养老都出现在后者。

  公办养老院享受财政补贴,公益性收费,质优价廉,如果公立养老院数量足够多,那么大多数有养老需求的老人都会选择公办养老院。但现实是公办养老院数量有限,根本无法大开院门,因此很多地方的公办养老院都设置了入住门槛。以北京为例,就明确规定公办养老机构只接收特困或五保老人,困境家庭和优抚对象中失能或高龄老人以及计划生育困难家庭中失能或70周岁及以上老人四类群体。公办养老机构“兜底线”,只为“穷老人”雪中送炭,理所当然。对于“富老人”而言,愿意出高价进豪华养老机构享受优质服务,也不存在障碍。真正的困惑是,“夹心层老人”怎么办?

  所谓“夹心层老人”,就是中等收入的大多数老人。“夹心层老人”面广量大,2016年底我国60岁以上人口已达2.3亿人,其中65岁以上人口达1.5亿人。这些人绝大部分是“夹心层老人”,有着巨大的养老需求,然而进不了公办养老院,进不起豪华养老院,养老成了绕不过的难题。十九大报告指出,必须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而老有所养正是十九大报告中一个庄严承诺。中国的老龄化与其他国家有别,中国的养老问题有中国国情,要义在于不会也不能只有一个模式,而更是因情制宜。如何化解“夹心层老人”缺少合适养老机构的难题,需要顶层设计、政策倾斜、机制保障、社会合力。奚旭初

  ●建议

  政府做到管放结合

  在市场决定的规律下,引导和激活社会参与的积极性,能从根本上优化和改善时下养老机构结构性问题。但养老服务和养老设施具有高度的民本性和公益性,如同“房子是用来住的而不是用来炒的”,养老设施也要体现“用来住的”这一核心原则与定位,让普通人真正能住得起,还能住得好。总的就是收费相对合理,但又能获得相对优质的服务。

  为此应把握“管放结合”的原则,并寓管于放,于放中严格管理。具体来说,主要是提供优惠的政策,给投资与建设养老设施创造良好的环境,比如对相关项目开辟绿色通道,给予土地、税收、金融、信贷方面的优惠,或者采取民办公助的形式,给予必要的财政补贴,以此吸纳更多社会资源参与,从而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但鼓励不是纵容,放活也非放纵。强化管理才能正本清源,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高价不是养老,普惠才是王道。一方面,虽然价格由市场决定,企业具有自主定价的权利,但合理的利润空间和成本区间,还得由政府来管控,不能由企业任性而为。在这方面有很多教训,比如房价的虚高、药价的泡沫,都已成为民生之痛。

  另一方面,要避免养老设施的高档化和收费的高昂化,离不开标准的制定与实施,并在综合评定的基础上,对社会化养老机构进行分级打分,像酒店一样评定星级并控制收费上限,对乱收费的行为给予严惩。

  最为关键的是,实现老有所养是政府的基本职责,体现公益性应兼顾公平与效率,并最终体现政府的托底之责。于此,公共服务的触角应延伸到基础保障上来,通过新建一批优质的养老设施,不断提升总量并满足需求,或者整合既有的养老资源,让其发挥最大的优势,多管齐下才能最终破题。

  唐伟

  ●三言两语

  兴建“高档型”养老机构,只为高端消费人群提供服务,将众多的中低收入老年群体拒之门外,显然偏离了养老事业普惠大众的服务宗旨。


小编推荐:
如何为患者提供科学用药便民惠民
疫情期间,该如何进行老年人精准
春季如何照顾娃?饮食要讲究“扶
如何保护已满14周岁未成年人免遭

 

中国养生网()

养生热点:
  • 推荐产品
  • 相关养生资讯

    养生专题

    栏目排行

    • 常识
    • 饮食
    • 运动
    • 中医
    • 保健
    热点推广
    养生图片